相傳唐代開元年間,京城長安瘟疫肆虐,百姓驚惶不安。一天夜裡,唐玄宗李隆基臥病在榻,恍惚間入夢,只見殿內燈影搖曳,一個藍臉獠牙的矮小鬼怪,正偷偷從御案上抓起金簪玉佩,塞進懷裡。玄宗怒喝未及起身,那小鬼卻鬼魅般躍上龍榻,伸手去摳他的眼睛

忽然,殿門外傳來一聲霹靂大喝:“孽障!哪裡走!”隨即一個高大魁梧、面色赤紅、雙目如炬的漢子闖了進來,手持一把寬刃寶劍,揮手便將那小鬼按倒在地,連連斬擊。血光一閃,小鬼灰飛煙滅。
玄宗在夢中驚魂未定,忙問來者何人。那漢子抱拳作揖道:“臣乃終南山進士鍾馗,本年應試,雖中狀元,卻因貌醜被棄,心懷不甘,投河自盡。陛下曾厚葬臣屍,賜以紅袍玉帶,臣感恩於心,願以驅邪縛鬼,護佑大唐。”
玄宗感動不已,正欲謝他,卻見殿外又有鬼影閃動。鍾馗提劍衝出,如虎入羊群,專抓那些偷兒、魍魎、瘟鬼,一一斬殺,或鎖進隨身的葫蘆,或當場揮劍斬滅。片刻間,宮廷內外鬼影盡消,寒氣盡散。
玄宗驚醒,身上冷汗涔涔,卻覺頭腦清明、病症頓減。為紀念此夢,他命宮廷畫師吳道子繪製《鍾馗捉鬼圖》,懸於宮門,以鎮百邪。此後,鍾馗的形象——頂烏紗帽、著紅袍、執寶劍、怒目圓睜——便傳遍民間。
老百姓信奉,鍾馗專司鎮宅驅邪、縛鬼降妖,尤其在端午節、歲末年關時,人們會在門上貼鍾馗像,以保一年平安。更有說法,鍾馗不光捉小鬼,還會護送學子趕考、保佑仕途順遂。

在許多傳說中,鍾馗捉鬼極有章法——凡是害人的厲鬼,他必斬之;凡是無害的小鬼,他或收為家僕,或驅離人間。有人說,夜行的風聲是鍾馗巡遊的腳步;夏夜的雷聲,是他揮劍斬妖的氣勢。
千百年來,這位貌醜卻心正的捉鬼大神,成了民間信仰的重要角色。他的故事流傳越廣,形象越鮮明:不畏強權,不懼鬼魅,忠義護人,賞罰分明。於是,人們口口相傳——鍾馗一到,百鬼皆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