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習俗大揭秘!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,每天都有講究

  • Reading time:7 mins read

春節習俗大揭秘!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,每天都有講究!

春節,是咱中國人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。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,每一天都有著獨特的傳統習俗和需要注意的忌諱。這些習俗和忌諱,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。接下來,就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這段時間每天的習俗與講究。

大年三十,也就是除夕,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兒就是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吃頓年夜飯。這頓飯,雞鴨魚肉那是必不可少,每一道菜都有好寓意。像魚,代表著“年年有餘”;丸子,寓意著“團團圓圓” 。

吃完年夜飯,大人們就開始給小孩發壓歲錢啦,這錢要用紅包包好,據說能壓祟辟邪,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。

到了晚上,大家都要守歲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聊天、看春晚,一直熬到十二點。十二點一到,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,這是為了趕走年獸,迎接新的一年。

這一天,有一些忌諱可得注意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,像“死”“窮”這些字眼可千萬別出口。也不能摔東西,萬一不小心摔了,趕緊說句“碎碎(歲歲)平安”討個好彩頭。此外,不要打罵孩子,保持家庭氛圍的祥和歡樂。

正月初一:迎喜接福,新年伊始

正月初一,是新年的第一天。這一天,人們都早早起床,穿上新衣服,打扮得漂漂亮亮的。

早餐一般要吃湯圓或者餃子。湯圓代表團團圓圓,餃子形狀像元寶,寓意著招財進寶 。

這一天,大家都不會掃地、倒垃圾,因為怕把財運掃走、倒掉。也不能動剪刀和針線,說是怕會招來口舌是非。

人們還會出門走親訪友,見面就互相拜年,說些吉祥話,比如“新年快樂”“恭喜發財”,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氛圍。

除了不能掃地、倒垃圾、動剪刀針線外,初一也不要吃藥,除非萬不得已,否則寓意著一年到頭都要生病。同時,忌向別人借錢或討債,以免影響自身財運和人際關係。

正月初二:回孃家,親情相聚

正月初二,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。女兒帶著女婿、孩子,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回孃家。孃家會準備豐盛的飯菜,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 。

這一天,嫁出去的女兒在孃家吃飯時,要注意不能坐在桌子的上首,得讓長輩先坐。飯後,一家人可以一起聊聊家常,分享生活中的趣事。

在回孃家的路上,如果遇到熟人,要熱情打招呼,不能視而不見。到了孃家,不要對孃家的佈置、飯菜等評頭論足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。

正月初三,也叫“赤狗日”。傳說這一天赤狗會出來,它是個不吉利的神,所以大家一般都不外出拜年,選擇在家安睡遲起,養精蓄銳。

這一天,儘量不要和別人發生爭吵,要是吵了架,可能一整年都會不順利。家裡也不要點燈,早點休息,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。

除了避免爭吵和不點燈外,初三也不宜進行大的家居變動,比如挪動傢俱等。同時,不要在這一天晾曬衣服,尤其是內衣褲,以免衝撞了神靈。

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神的日子。灶神在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工作,這一天會回來。所以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貢品,迎接灶神回家。貢品一般有糖果、糕點等甜食,希望灶神吃了甜言蜜語,多給家裡說些好話。

這一天,也適合打掃衛生,把前幾天積攢的垃圾倒掉,寓意著把不好的東西都清理出去。

在迎接灶神的過程中,要保持恭敬之心,貢品的擺放要整齊。忌在灶神前說不敬的話,也不要在廚房大聲喧譁。打掃衛生時,動作要輕緩,避免驚擾到神靈。

正月初五,俗稱“破五”。這一天,要放鞭炮,把“晦氣”“窮氣”都趕走。從這一天開始,之前的一些忌諱都可以打破了,所以叫“破五”。

初五還是迎財神的日子,很多商家會在這一天舉行迎財神的儀式,祈求新的一年生意興隆、財源廣進。一大早,人們就會開啟大門和窗戶,燃香放爆竹,向財神表示歡迎。

雖然大部分忌諱在初五可以打破,但仍要注意不要在這一天說髒話。迎財神的儀式要莊重,不能敷衍了事。此外,不要在財神面前提及不好的事情,保持積極向上的氛圍。

正月初六,有送窮鬼的習俗。這一天,要把家裡的垃圾清掃乾淨,然後扔到外面,意味著把“窮鬼”送走。同時,這一天也是人們選擇出門遠行、開始新一年工作的好日子。很多人會在這一天告別家鄉,踏上奮鬥的征程。

送窮時,垃圾要一次性清理乾淨,不要分多次扔。出門遠行時,要選擇一個吉利的時辰出發。忌在這一天和家人鬧不愉快,以免影響出行心情和運勢。

正月初七:人日節,吃七寶羹

正月初七是“人日節”,傳說這一天是人類誕生的日子。這一天,大家要吃七寶羹,七寶羹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粥,不同地方的蔬菜種類可能不太一樣,但都有祈求健康長壽的意思。

這一天,人們也會出門遊玩,登高望遠,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和家人都能平安健康、順順利利。

初七這一天,忌吃生冷食物,以免影響身體健康。出門遊玩時,要注意安全,不要去危險的地方。同時,不要在這一天批評指責他人,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
正月初八:穀日節,敬八仙

正月初八是穀日節,這一天要祭星,祈求來年莊稼豐收。同時,這一天也和八仙有關,有些地方會舉行敬八仙的活動,希望得到八仙的庇佑。

家裡有讀書人或者做生意的,在這一天可以拜文昌帝君,祈求學業進步、事業有成。

祭星和敬八仙的儀式要虔誠,貢品要新鮮乾淨。忌在這一天破壞莊稼或植物,哪怕是一根小草也不行。不要在祭祀場所大聲喧譁,保持安靜肅穆的氛圍。

正月初九:天公生,拜天公

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,也就是“天公生”。這一天,人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,祭品要擺得整整齊齊,有三牲、五果、六齋等。大家懷著敬畏之心,向玉皇大帝祈福,希望他能保佑全家幸福安康、風調雨順。

拜天公的儀式非常莊重,參與者要提前沐浴淨身,穿著整潔得體。祭祀過程中,要嚴格按照禮儀進行,不能隨意更改順序或動作。忌在這一天冒犯長輩,要保持謙遜有禮的態度。

正月初十:石頭生日,忌動石器

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,這一天不能搬動石頭,也不能用石器幹活,比如石磨、石碾等。人們認為,這一天要讓石頭好好休息,不然會影響到莊稼的收成。

有些地方還會在這一天祭祀石頭神,祈求它能保佑家中的器具堅固耐用。

除了不能動石器外,也不要在石頭上亂寫亂畫,更不能破壞石頭。如果家中有石頭擺件,不要隨意挪動位置。在祭祀石頭神時,要表達出真誠的敬意。

正月十一:子婿日,宴請女婿

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。在古代,這一天女婿要帶著禮物去給岳父岳母拜年,岳父岳母會準備豐盛的酒席招待女婿。現在,雖然形式可能有所變化,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、聯絡感情的傳統一直沒變。

女婿在岳父家要注意言行舉止,不要過於隨意。不要在飯桌上談論工作上的煩心事,以免影響大家的心情。喝酒要適量,不能喝醉失態。

正月十二:搭燈棚,準備鬧元宵

正月十二,大家開始忙著搭燈棚,為元宵節的燈會做準備。村裡的孩子們會提著花燈到處玩耍,充滿了歡樂的氛圍。

這一天,家裡要打掃衛生,把過年期間積攢的雜物清理乾淨,為接下來的元宵佳節營造一個整潔的環境。

搭燈棚時,要注意安全,避免發生意外。不要使用破舊、損壞的材料,以免影響燈棚的質量和美觀。打掃衛生時,不要把垃圾隨意丟棄在路邊,要妥善處理。

正月十三:上燈日,點灶燈

正月十三是上燈日,在一些地方,家裡有男孩的,要在祠堂掛燈籠,寓意著添丁發財。這一天,還要點灶燈,在灶臺邊點亮一盞燈,一直亮到元宵節結束,據說這樣可以保佑全家平安。

重點:上燈點灶,禁忌謹記

掛燈籠時,要選擇合適的位置,確保燈籠掛得牢固。點灶燈時,要小心謹慎,防止火災發生。忌在這一天在廚房製造過多的噪音,以免驚擾到灶神。

正月十四,人們會把做好的花燈拿出來試掛,看看是否完好。這一天,有些地方還有“走百病”的習俗,婦女們結伴而行,邊走邊看花燈,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疾病,保佑身體健康。

還有一些地方,婚後未育的婦女會在這一天去偷人家的蔥,因為“蔥”和“聰”諧音,寓意著生個聰明的孩子。

試花燈時,要小心操作,避免損壞花燈。走百病時,不要走得太快或太慢,要保持平穩的步伐。對於“偷蔥求子”的習俗,雖然只是一種美好的寓意,但也要注意不要真的給他人造成損失。

正月十五:元宵節,歡樂鬧元宵

正月十五元宵節,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。這一天,大街小巷張燈結綵,各種花燈琳琅滿目。人們吃元宵,猜燈謎,放煙花,熱鬧非凡。

元宵代表團團圓圓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元宵,幸福滿滿。猜燈謎是元宵節的傳統活動,大家在花燈下思考謎題,樂趣十足。到了晚上,還有舞龍舞獅表演,現場鑼鼓喧天,非常熱鬧。

元宵節這一天,忌諱借錢給別人,也不能討債,要讓大家都開開心心地過節。放煙花時,要注意安全,選擇空曠的地方,按照正確的方法燃放。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大聲喧譁,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。

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,每一天的習俗和忌諱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。這些習俗和忌諱,不僅讓春節充滿了儀式感,更傳遞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。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,都能順順利利、和和美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