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神論跟財神爺怎麼會在現今社會同時存在呢?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大年初五,臉書動態上大家都在發各種迎接財神的貼文。「在中國的民間信仰裡,『財神』到底算是神、鬼,還是祖先啊?為什麼以無神論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當代中國社會,卻不禁止祭拜財神呢?」身為一個堅定走馬克思唯物主義路線的社會主義國家,是如何在「口頭宣揚沒有神,轉頭又投入參與這種毫無科學根據的民間習俗」這件事上,達到自圓其說的呢?

一、你會怎麼看?

1. 「因為斷人財路,就好像殺人老母。」

對這句話,我個人是這麼解讀的:一方面顯示出統治階級和社會底層在資源分配上不均的矛盾,導致統治階級可能對某些民間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這個世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,什麼都要給利益讓路,斷人財路的人就跟殺父弑母一樣罪大惡極。

2. 「也許祭拜財神已經變成『傳統文化』的一部分了,只不過是傳統文化裡的『糟粕』。」

我覺得這個答案最有可能接近事實,確實有很多從古代沿襲到現在的風俗習慣,最後被歸類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留存下來。但要是真是這樣,傳統文化反而成了一個灰色地帶,變成所有不符合官方意識形態的思想的藏身之處。仔細想想還挺可怕的,難道傳統文化背後有什麼陰謀論嗎?或許是我想太多了。咱們也不清楚,也不敢亂問……

3. 「可能是因為這是道教的內容,而道教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。」

我覺得這個答案也有一定可能性。這也和接下來要跟大家討論的話題有關——中國人拜財神爺,究竟拜的是什麼呢?

二、財神到底是誰?

「中國民間信仰所說的財神,一般是五路財神,也就是東路財神——比干;西路財神——關公;南路財神——柴榮;北路財神——趙公明;中路財神——王亥。」

1. 東路 – 比干:商朝的忠臣,因為直言進諫,被商紂王剖心而死。民間覺得他沒了心,所以能公平公正地掌管財富,因此被尊奉為文財神。

2. 西路 – 關公: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物了。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將領,劉備的二弟。至於為什麼會被尊奉為財神,是因為明清時期晉商稱霸天下,各地的晉商興建關帝廟,百姓跟著去上香許願,於是關羽就漸漸被尊奉為財神了。

3. 南路 – 柴榮:柴王爺,是五代時期後周的皇帝。他小時候家道中落,靠著經商讓家族重新興旺起來。因為他年輕時推著小貨車一路往南做生意而發財,所以被尊奉為南路財神。

4. 北路 – 趙公明:是道教的重要神祇。他是《封神演義》裡的角色,形象威武,能夠保護商人和民眾的財產安全。

5. 中路 – 王亥:夏朝時期商國的君主,他發明了牛車,鼓勵大家用牛車載著貨物出去交易,開創了中國商業的先河。

三、為什麼無神論的國家不反對祭拜財神呢?

1. 中國一直強調的是唯物主義,而不是完全的無神論。這兩者不是同一回事,唯物主義主張物質決定意識,也就是說,如果有一天神真的出現在唯物主義者面前,唯物主義思想也不會瓦解,反而會去探討神存在的物質基礎,以達到唯物主義和有神論共存。

2. 中國官方的意識形態是無神論,但實際上老百姓大多是泛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。這可能顯示出官方的政治主張和民間的宗教信仰之間,存在著一種心照不宣的緊張關係和不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