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都瘦不下去?中醫教你快速減肥不反彈!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春節結束了,但春節的飯量還在繼續,這每逢佳節胖三斤的定律,就過不去了嗎?你以為我是懶嗎?我是真瘦不下呀!這就不得不說,還是得看看,老祖宗留下的《黃帝內經》。“肥貴人,高粱之疾也”指出肥胖的定義,“膕肉堅,皮滿者,肥;膕肉不堅,皮緩者,膏;皮肉不相離者, 肉”,指出肥胖的分類,“數食甘美而多肥”,指出肥胖的病因。

後世醫家基於此,歸納出肥胖的病位主要累及脾,與腎、肝、心肺的關係密切,主因胃功能強勁,過食肥甘厚味,增加脾的負擔導致脾虛,脾失運化而生成痰溼,導致內熱、氣鬱、瘀血壅滯。

中醫學中認為肥胖原因主要與臟腑失調、血氣不暢、脾腎兩虛、胃火過盛等情況有關,因此其治療原則主要為和胃健脾、化溼利水、行氣活血、疏肝利膽、溫陽補腎等,以達到調理臟腑和內分泌,促進身體代謝和排毒的目的。

一些單味中藥有不同程度的減肥和防治脂肪肝的作用,例如:

1.決明子:功能清熱明目、潤腸通便。藥理試驗表明有降壓、降血脂、減肥、抑菌等作用。決明子為藥食兩用之品,炒後泡茶飲有輕瀉作用,可干擾脂肪與糖類的吸收,為減肥最常用藥物之一。

2.荷葉:功能清熱利溼。不良反應小,尤宜暑天減肥。可入湯劑、丸散或荷葉粥,適用於肥胖脾虛溼阻或胃熱阻溼型患者。

3.澤瀉:功能利尿、清溼熱,可減肥、降血脂、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防治脂肪肝。適用於減肥而有胃熱阻溼型者;對體虛或熱象不明患者需與其他中藥配伍,以拮抗其寒性。

4.茯苓:功能利水消溼、健脾寧心。有利尿、防止肝細胞損傷、鎮靜和抗腫瘤等作用。肥胖而有水腫、尿少、脾虛及水溼停留和痰溼者可用。

5.黃芪:黃芪有補氣健脾利溼作用。尤其適合中老年肥胖患者或合併有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腎臟病之肥胖患者。

6.何首烏:潤腸通便、解毒消腫。因含蒽醌類物質,故具輕瀉作用。適用於單純性肥胖的大便乾結或便秘及身體較壯實者。

除以上藥物外,還有許多其他中藥也具有降壓、降血脂、減肥等作用。但單味中藥作用有限,且中醫講究辨證論治,臨床一般常根據辨證論治進行組方調理。例如:

1.胃熱火鬱

主要表現:飲食過多,大便不利,尿液呈黃色, 口苦,苔黃,舌質偏紅。

治療:健胃消食法,對於肥胖的人來說,大多是平時吃得過多,而且過於油膩,導致胃脘脹,口味濁膩, 舌苔厚膩。故常用健胃消脂法,可用焦三仙、保和丸等方。

2.痰溼壅盛

主要表現:體胖形壅,大腹便便,肌膚油膩或泡浮,脘腹痞悶,嘔惡厭油膩,納呆不食,口苦或口中發甜或淡,大便稀溏。

治療:滌痰化溼、消脂祛贅,方宜藿樸夏苓湯為主;藥宜藿香、厚朴、陳皮、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法夏、砂仁、荷葉頂、白芥子、炒萊菔子、焦山楂、茵陳、海金砂等。

和調要點:該證為臟腑、津液失和,痰溼內聚,氣機失暢,運化失常,脂質蓄積而肥胖;治以滌痰開竅、消脂祛贅;藥宜滌痰、化溼、滲溼、消食、消脂等藥對合用。

3.痰瘀互結

主要表現:形胖發暗,肌膚晦暗而青紫或青灰,面色青晦,肢體發暗或麻木不適;女子經行愆期或量少色暗,男子陽痿不舉。

治療:滌痰化瘀、消脂祛脂,方宜血府逐瘀湯合滌痰湯為主;藥宜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川芎、生三七粉、莪術、浙貝母、白芥子、炒萊菔子、焦山楂、枳殼、桑枝等。

和調要點:該證為臟腑、氣血、津液失和,痰瘀互結,運化失健,脂質不化,氣血不和,經脈不暢;治以滌痰化瘀、消脂祛脂;藥宜滌痰、化瘀、破瘀、通絡、祛脂諸藥對合用。

4.脾腎陽虛

主要表現:形胖體軟,贅肉鬆弛,少氣懶言,身倦乏力,行動困難,形寒身冷,腰膝痠軟,胃脘隱痛或冷痛,喜溫喜按,大便稀溏或洩瀉不止。

治療:溫補脾腎、消脂滲溼,方宜桂附理中丸為主;藥宜附子、肉桂、炮姜、白朮、懷山藥、法夏、枳殼、生黃芪、蘇條參、桔梗、炙升麻、白芥子、金錢草等。

和調要點:該證為臟腑、陰陽、津液失和,脾腎陽虛,氣虛不運,水溼失於溫化,積而為脂;治宜溫補脾腎、健脾益氣、消脂滲溼;藥以溫腎陽、補脾氣、消脂、滲溼諸藥對合用。

中醫用藥講求辨證論治,對於肥胖者也應當對患者進行辨證,從而確定不同的減肥藥物組方, 中醫減肥的優勢在於它強調個體差異的綜合分析,注重整體調理。中醫師會根據個人體質、飲食習慣、生活方式等進行綜合評估,並提供個體化的治療方案。此外,中醫減肥並不追求短期劇烈的減重效果,而是透過調理身體,平衡陰陽,逐漸達到理想的體重和身體健康。中醫減肥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細心調理其並非一種快速減肥的方法,但通常能夠取得持久的效果,同時還可以改善身體的整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