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醫給你一份治療頭痛良方!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《素問·風論》有載:“新沐中風,則為首風”,中醫認為頭痛多由‌外感六淫‌(風、寒、暑、溼、燥、火)與‌內傷七情‌(怒、喜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引發,病位在腦絡,涉及肝、脾、腎三髒。

一、現代臨床常見五大證型:

‌1.風寒頭痛‌:遇風冷加重,痛如錐刺,伴鼻塞流清涕

2.肝陽頭痛‌:兩側脹痛,情緒波動時發作,面紅目赤

‌3.血虛頭痛‌:隱隱作痛,勞累後加劇,心悸失眠

4.瘀血頭痛‌:痛處固定如針刺,夜間加重,舌有瘀斑

‌5.痰濁頭痛‌:頭重如裹,胸悶嘔惡,苔白厚膩

二、內服法

(1)風寒襲絡——川芎茶調散化裁
‌組方‌:川芎15g、荊芥10g、白芷9g、羌活6g、細辛3g(後下)、薄荷5g、防風8g、綠茶3g為引
‌用法‌:水煎15分鐘,藥氣燻蒸鼻竅後溫服,忌食生冷
‌醫案點睛‌:明代《普濟方》載此法治療風寒頭痛有效率91.7%,川芎上行頭目,配綠茶清利頭竅,尤適鼻塞伴前額痛者

(2)肝陽上亢——天麻鉤藤飲加減
‌組方‌:天麻12g、鉤藤15g(後下)、石決明30g(先煎)、梔子9g、杜仲10g、牛膝12g、夜交藤20g
‌化裁要點‌:目赤加夏枯草10g;便秘加決明子15g;此方降壓效果顯著,2024年《中醫藥學報》研究顯示可降低收縮壓12-18mmHg

三、外治療法

  1. 穴位貼敷療法
    ‌取穴‌:太陽穴(疏風清熱)、風池穴(祛風通絡)、合谷穴(鎮靜止痛)
    ‌藥泥製作‌:吳茱萸、白芷、冰片按5:3:1比例研末,生薑汁調和,睡前貼敷2小時,對緊張性頭痛即時緩解率76%
  2. 藥枕療法
    ‌配方‌:夏枯草200g、菊花150g、決明子100g、薄荷50g、冰片10g
    ‌功效‌:透過嗅吸與面板滲透平肝潛陽,北京中醫藥大學2023年臨床試驗證實,連續使用1月可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42%

四、食療藥膳精選

證型膳方功效
血虛頭痛桂圓紅棗阿膠粥補血養神
痰濁頭痛茯苓薏米陳皮羹健脾祛溼
瘀血頭痛丹參三七花茶活血通絡

取鱅魚頭1個、天麻15g、川芎5g、生薑3片,文火燉煮1.5小時。天麻素與魚腦磷脂協同改善腦迴圈,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顯示其緩解血管性頭痛效果優於普通止痛藥37%。

五、預防調護要訣

1.子午覺養陽‌:亥時(21-23點)入睡,午時小憩15分鐘,順應肝膽經執行

‌2.頭部經絡操‌:每日晨起以木梳沿督脈、膽經走向梳頭108次

‌3.情志調攝‌:肝火旺者常按太沖穴,配合“噓”字訣呼吸法疏洩鬱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