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東晉風華的會稽郡上虞縣,沿玉水河畔,住著祝家莊的英臺,一位才情出眾、姿容絕色的少女。自幼受兄長薰陶,她醉心於詩文,仰慕班昭、蔡文姬之才,卻因家中無良師而心生遺憾,遂立志喬裝男兒身,踏上前往會稽郡城求學的征途。
途中,她偶遇了溫文爾雅的書生梁山伯,兩人一見傾心,志同道合,於草橋亭間以土為誓,結為異姓兄弟,共赴崇綺書院研習學問。書院歲月,他們同窗共硯,形影不離,三年時光編織了深厚的情誼,而英臺對山伯的情愫,卻如細水長流,未曾言明。
然時光荏苒,祝父思女心切,急召英臺歸家。離別之際,兩人難捨難分,英臺沿途借景抒情,以物寄情,奈何山伯純善,未能領悟其中深意。英臺只好以家中有妹,品貌與自己相仿為由,許下山伯來日媒妁之言,卻因家境懸殊,山伯未能及時赴約。待他知曉真相,前往祝家提親時,方知英臺已被許配給了鄞縣太守之子馬文才,一段美好姻緣,就此成空。
樓臺之上,兩人淚眼相望,許下生死不渝的誓言:生不能同寢,死亦願同穴。而後,山伯因憂思成疾,被朝廷委任鄞縣令,卻不幸早逝,遺願葬於九龍墟。聞此噩耗,英臺心如刀絞,誓以身相隨。
出嫁之日,她繞道至山伯墓前,悲泣哀悼,情深意切,感動天地。一時間,風雨交加,電閃雷鳴,墳墓轟然裂開,英臺毅然投身墓中,隨即墳墓閉合,風雨驟停,彩虹橫跨天際。從此,梁祝化作雙蝶,翩翩飛舞於人間,續寫著他們未了的情緣。
詩云:夢醒時分情已逝,心碎難回,意猶未了;自此錢塘路不再踏,唯恐見鴛鴦雙飛,徒增哀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