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煜,生於公元937年,卒於978年,乃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,初時名為從嘉,字重光,自號鍾隱、蓮峰居士,出身漢族,祖籍深遠,可追溯至彭城之地(現今江蘇徐州銅山區),他亦是南唐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。
北宋建隆二年(即公元961年),李煜承繼大統,登基為帝,秉持著對北宋的敬畏與尊重,他堅持向北宋進貢,以求國家安寧。然而,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開寶四年(公元971年)的深秋十月,宋太祖趙匡胤一舉消滅了南漢,面對此等局勢,李煜毅然決然地放棄了“唐”之國號,轉而自稱為“江南國主”,並在隨後的歲月裡,不斷自我貶損,甚至拆除了金陵(即今南京)皇宮中象徵皇權的臺殿裝飾,以表對北宋朝廷的絕對臣服。
然而,歷史的洪流終究難以阻擋,開寶八年(公元975年),宋軍勢如破竹,金陵城破,李煜被迫向北宋投降,隨後被押送至汴京(即今河南開封),雖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並賜予“違命侯”之號,但終歸是失去了往昔的自由與尊嚴。
太平興國三年(公元978年)的七月七日,李煜在汴京黯然離世,後世多尊稱其為“南唐後主”或“李後主”。李煜不僅是一位帝王,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,他精通書法、擅長繪畫、通曉音律,在詩文創作上亦有著深厚的造詣,而其中尤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。他的詞作,既承襲了晚唐花間派詞人如溫庭筠、韋莊的婉約之風,又深受其父李璟及同朝詞人馮延巳的影響,語言流暢明快,形象栩栩如生,情感真摯動人,風格獨樹一幟。尤其是其國破家亡後的詞作,更是題材廣泛,寓意深遠,為晚唐五代詞壇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,對後世詞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