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茶啤酒冰淇淋,“萬物皆可入中藥”?最近,“38元一份的中藥冰淇淋賣斷貨”登上熱搜。這家冰淇淋品牌來自上海,推出了中藥草本口味的冰淇淋,“竹香茉莉”可以清心提神、“八仙果”能止痰化咳、“錫蘭決明子”可以清肝明目……不同口味的冰淇淋,對應著不同的草本養生功效,讓年輕人的“朋克養生”又多了一種渠道。
近年來,餐飲界的“中藥+”風潮頻頻引發大家的關注。如今行走在許多一二線城市的街頭巷尾,都能發現不少店鋪將奶茶、咖啡、果茶等飲品加入中藥元素,為其增添養生的標籤,以此吸引消費者嚐鮮。中藥食飲品為什麼受年輕人喜歡,是“智商稅”還是真養生?中藥飲品是一門能賺錢的好生意嗎?熱熱鬧鬧的中藥食飲品行業前景如何,又隱藏著哪些不容忽視的問題?
“羊乳養生奶茶”主打祛溼行氣,含有茯苓、豆蔻、佩蘭、薏苡仁等藥材;“羊杞之下”滋潤溫補,含有枸杞、紅棗、大紅袍等成分……記者看到,選單中的每款飲品都有相應的藥材和養生功效介紹,價格普遍在20元以內。
“中藥+”作為一種流量噱頭,很容易成為“一陣風”。風過了,熱度便降下來了,能否吸引消費者復購成為中藥茶飲店持續經營的關鍵。伏一凡認為,中藥茶飲作為新事物,本身也需要經歷市場慢慢認可的過程,但中藥茶飲店在經營的過程中往往還需要承擔高昂的租金,運營投入成本也很高,對中藥茶飲店的盈利構成很大的壓力。“從去年開始,全國興起了中醫診所加盟店的潮流。很多店鋪以中醫診所的草本飲品去做加盟,雖然也有做得好的,但如果缺乏一整套科學的運營體系,大多數店鋪是難以生存的。
上市中藥公司頻頻佈局“中藥+”
中藥食飲品興起的背後,是養生年輕化的消費趨勢。去年5月由國家統計局等發起的《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》顯示,18—35歲的年輕人消費榜單排名中,保健養生躋身第3名。公開資料顯示,2023年小紅書上關於“養生”的話題瀏覽量達到了25.1億,新增筆記數量高達532.2萬條。
年輕消費者對養生的關注,催生了具有潛力的養生保健消費市場。艾媒諮詢釋出的《中國中藥茶飲行業消費行為調研》資料顯示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並嘗試中藥茶飲,購買意願不斷攀升,75.47%的消費者表示,相對於傳統茶飲而言,更願意購買中藥茶飲。前瞻產業研究院在《2024年中國中式養生水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》中指出,預計未來5年內,中式養生水市場的複合增速將超過88%,市場規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百億元大關。
面對這一趨勢,多家上市公司已積極開展相關佈局,推出具有中藥養生功效的產品。
例如,去年年底,東阿阿膠聯名奈雪的茶,升級上新冬日暖身茶飲“奈雪東阿阿膠奶茶”,以“養生”為切入點,包含金色山脈紅茶、東阿阿膠、天然桃膠、銀耳、紅棗等五種食材,推出當日即引發了消費者廣泛討論。
同仁堂則上線了新零售業態品牌“知嘛健康”,推出了枸杞拿鐵、益母草玫瑰拿鐵、肉桂卡布奇諾、羅漢果美式等一系列“養生咖啡”。
浙江震元今年5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,公司從藥食同源的健康養生產品開發入手,融入中醫藥文化特色開發健康養生系列產品,目前有“養生茶”“養生膏”“養生酒”“養生飲品”“養生藥膳”“養生藥浴”等系列產品。記者還注意到,去年浙江震元就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,公司已推出了秋梨膏、玉屏清潤膏、睥衛寶膏、丁香猴頭菇佛手茶等多款養生茶、養生膏產品。
去年3月,白雲山母公司廣藥集團釋出了首款草本啤酒——凌爽草本精釀啤酒,作為中藥和精釀啤酒跨界產品創新專案,草本啤酒的定位是解決不易誘發痛風的啤酒的開發難題。當年8月,廣藥白雲山本草精釀啤酒(廣州)有限公司成立。公司由廣藥集團全資持股,主要從事酒、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。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,今年以來該公司在啤酒商標註冊、啤酒瓶貼外觀專利授權等方面動作頻頻。
中藥企業紛紛進軍茶飲市場,依託中醫領域的專業背景和資源優勢,研發具有獨特功效和良好口感的中藥茶飲產品,這不僅可以為企業打造新的營收增長點,還能夠提升其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品牌認知。
不過,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相生。艾媒諮詢分析師表示,當前茶飲行業競爭激烈,存在一定同質化的問題,內部普遍存在“內卷”現象。中藥作為藥品,即便副作用較小,但將其融入茶飲當中製成日常飲品長期飲用,依然使不少消費者心中產生顧慮。資料顯示,在中國消費者認為中醫藥企業涉足茶飲行業的劣勢調研中,有51.69%的消費者對中藥茶飲的真實功效存疑,認為其養生功效可能沒有宣傳的那麼突出;47.94%的消費者認為是藥三分毒,難以判斷長期服用的危害;46.82%的消費者擔心發生被欺詐的現象。
業內人士分析稱,中藥企業佈局貼近年輕人的中式養生賽道,是“品牌年輕化”的有益嘗試,但還需要在拓展茶飲品類、豐富消費場景方面做進一步探索,挖掘中藥茶飲背後的醫學功效和文化底蘊。同時,市場主體應努力提升產品質量,加強品牌建設,為消費者提供更可靠、健康的產品選擇,共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