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6日,國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“考古中國”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,釋出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。該墓是迄今經科學發掘的規模最大、等級最高、結構最複雜的楚國高等級墓葬,初步推斷可能為戰國晚期楚國遷都壽春之後的楚國王級墓葬,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,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,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。
多年前楚國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?歷史的厚土徐徐揭開,向世人還原兩千餘年前楚國的真實樣貌。本期“文物會說話”有聲海報專欄甄選多件武王墩墓珍貴文物,透過有聲海報、AI配音形式,以第一人稱視角,帶您一探武王墩墓和它身後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。
鳳鳥虎座鼓架
鳳鳥伸著長長的脖子站立,似乎在引吭高歌;一對目視前方的老虎背對橫臥,穩穩托住鳳鳥……當你看到我的造型,會不會感到很驚豔?1.92米的身高,使我成為了我國目前發現最大的鳳鳥虎座鼓架。我出生在‘無物不髹漆’的楚國,鳳鳥也被楚人視為圖騰,所以我擁有如此精美的形象!
——來自鳳鳥虎座鼓架的自述
文物簡介:此鳳鳥虎座鼓架出土於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一號墓。鳳鳥虎座鼓架是楚國典型的漆木器樂器部件,踩著猛虎的鳳鳥昂首屹立、口銜寶珠,身上的翎羽繪畫精細,還雕琢有龍形圖案。鼓架殘高1.92米,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鳳鳥虎座鼓架。鳳鳥為楚人的圖騰,虎為楚人近鄰巴人的圖騰,鳳鳥虎座鼓架也是多民族交融的生動體現。
木柄鐵鍤
兩千多年前,一名普通的楚國修陵人正在烈日下奮力挖掘,為鐘鳴鼎食的墓主修建陵墓……我就是他使用的工具。兩千多年後,修建陵墓的工匠早已消逝在時間的長河。我重現人間,身上彷彿攜帶著掌心的溫度,證明他們曾經在這裡工作過。
——來自木柄鐵鍤的自述
文物簡介:此木柄鐵鍤出土於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號墓,這是一座大型“甲字形”豎穴土坑墓,封土堆整體呈覆鬥狀,總面積約1.2萬平方米,是目前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的。木柄鐵鍤是最具代表性、儲存完好的戰國時期木質雙頭鍤,是當時人們在修建陵墓時使用的器具。只是不知為何,有位工匠把它遺留在了現場。
木俑首
大家好,我是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出土的木俑首。作為陪葬品之一,我屬於漆繪木質文物,造型也是兩千多年前楚國盛行的風格,五官立體,色彩深沉厚重。與我一起出土另一件木俑首兄弟不同,我的眉毛與八字鬍用了描金工藝勾勒,讓我的樣子粗獷中又帶有了凌厲之氣,展現了當年楚國的審美風潮。
——來自木俑首的自述
文物簡介:此木俑首出土於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號墓。目前提取的兩件漆繪木俑首均為木質胎體,紅黑色漆彩繪製出人面造型。其中一件木俑首腦後帶有魚鱗狀裝飾,疑為木俑髮辮,另一件木俑首眉毛和八字鬍鬚使用了描金工藝,可見製作之精細。
銅鍅
我從戰國時期的狼煙烽火中醒來,“援北斗兮酌桂漿”是那個年代人們的豪邁,以我們鍅為代表的儲酒器,是生活裡的常備品。我是一種方壺,在武王墩墓,我還跟鑑搭班,成為一套可以調節酒溫的酒器組合!人們在外層的鑑裡放水加熱,或放冰冰鎮,入口的酒冷熱隨心,更加舒暢。你說,這是不是體現了古人的智慧!
——來自銅鍅的自述
文物簡介:此銅鍅出土於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一號墓。鍅為古代儲酒器具,是一種方壺。此銅鍅與一同出土的銅方鑑組成一套可調溫酒器組合,起到對鍅中酒進行溫度調節的作用。
槨室蓋板
大家好,我是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出土的槨室蓋板,身上書寫了大量楚系墨書文字,記錄著關於墓主人與楚國的往事。目前,考古人員已發現和採集100多句、近千字內容。經過識別和判斷,我們身上書寫了槨蓋板放置方位和排序、槨室功能分割槽等內容,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、職官制度、名物稱謂等具有重要意義。
——來自槨室蓋板的自述
文物簡介: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發掘的楚國最高等級墓葬,距今已兩千多年。其中出土的槨室蓋板表面發現大量墨書文字,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、數量不等,大部分字跡透過紅外裝置可以清晰辨識。這些墨書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