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圖出自《道德經》第二十四章,

翻譯如下:
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,
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
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”
踮起腳尖想要,站得更高的人,反而站立不穩;這是比喻人如果,刻意地表現自己、急於求成,往往難以取得,穩固的成就。
這種方式無法,持續的行走,很快就會疲憊不堪。它告誡人們做事,不能急於求成,違背事物,發展的正常節奏。
邁著大步想要,快速前行的人,反而走不長遠。
因為他們過於,關注自己,
而忽略了,客觀實際情況。
侷限於自己,所見的人,反而不能明察;一個人如果總是,認為自己是正確的,聽不進別人的意見,就無法彰顯,自己的優點和正確之處。

總認為自己正確的人,反而是非難辨;
總是自我誇耀功勞的人,反而很難真正,建立功勞。
真正有功勞的人,往往是默默做事,而不是靠吹噓,來證明自己。
自我誇耀的人,反而難以成就功業;因為他失去了,從他人那裡獲得,反饋和學習的機會。
驕傲自滿的人,反而無法長久發展。
自高自大的人,難以長久保持優勢或領先地位 。
因為他們驕傲自滿,無法持續進步。
“其在道也,曰餘食贅行。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”
從 “道” 的角度來看,這些行為,就如同吃剩的食物、身上多餘的贅肉,惹人厭惡。
所以有道之人不會這樣做。
“餘食” 是人們厭惡的東西,“贅行”(同 “贅形”)是多餘無用,且影響美觀的,這些行為都是,不符合 “道” 的,是令人厭惡的。
不僅人們會厭惡這些行為,
世間萬物都,可能厭惡它們。
所以真正有道的人,不會去做這些事,不會陷入這些,不良的行為和心態中。
💕💕💕
這一章主要強調了,為人處世要遵循自然規律。
保持謙遜、低調、踏實的態度,避免過度自我表現、自以為是、自我吹噓和驕傲自滿。
違背這些原則的行為,既不符合 “道” 的精神,也會招致他人的反感,最終不利於自身的發展。
生活中真正能,長久發展的是腳踏實地;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。
妄圖透過一些,激進的方式,快速達成目標,往往會適得其反。
只有遵循事物,發展的內在邏輯,從反思過往經歷中總結經驗;才能篤定前行,體會到由衷的滿足感。
跟我一起學《道德經》,用經典智慧汲取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