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古時代,人類生活艱辛,依賴自然界的草籽、野果與狩獵為生,食物匱乏且充滿未知風險。誤食有毒之物時,輕則病重,重則喪命;疾病纏身,人們往往只能依靠自身抵抗力硬抗,生死全憑天命。面對這一困境,偉大的神農帝心生憂慮,毅然決定踏上嚐遍百草、辨識藥性的征途,旨在解救蒼生疾苦。
某日,神農帝的愛女花蕊公主不幸染疾,食慾減退,腹部腫脹,遍尋良方而未得緩解。神農心急如焚,親自採集了包括草根、樹皮、野果及一些礦物在內的十二種物質,混合後讓公主服下,隨後因農事繁忙匆匆離去。不料,公主服藥後腹痛難忍,竟產下一隻奇異小鳥,此事震驚眾人,皆視為不祥之兆,欲將其驅逐。然而,這小鳥異常通靈,屢次飛回尋找神農,最終以其不懈的呼喚贏得了神農的注意。
神農初時以為小鳥吵鬧,多次驅趕,但小鳥堅持不懈,最終以其非凡的靈性打動了神農。神農意識到這隻小鳥非同尋常,遂將其視為珍寶,命名為“花蕊鳥”。隨後,神農利用花蕊鳥作為試驗物件,將公主之前所服的十二味藥物逐一試驗,透過觀察藥物在小鳥體內的執行軌跡及反應,再結合自身試藥體驗,逐步揭示了每味藥物的藥性及在人體內的執行規律。
隨著研究的深入,神農不僅繪製出了人體的十二經脈圖譜,還編纂了《本草經》,為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然而,神農並未因此滿足,他繼續攜花蕊鳥遊歷四方,探索更多自然界的奧秘,從山川湖海到森林草原,從飛禽走獸到草木礦石,無一不成為他研究的物件。
不幸的是,在一次探索中,神農誤食了毒性極強的斷腸草,不幸離世。臨終前,他仍不忘醫學事業,用上好木材雕刻了一隻花蕊鳥的雕像,隨身攜帶,以示紀念。後人為了紀念神農的偉大貢獻,將小北頂改名為神農壇,並建起神農廟,供奉神農像,手託花蕊鳥,手持草藥,象徵著他對中醫藥學的無盡追求與貢獻。如今,神農壇已成為人們緬懷神農、學習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場所。